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5-29)作者:谭平
今年的博物馆日与以前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是我们博物馆人期盼了多年的《博物馆条例》已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在《博物馆条例》颁布实施之际,如何发挥文物出版优势,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效能,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结合个人工作实际,简要谈点体会。
2l世纪初,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博物馆展览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博物馆展览的数字化发展。我国博物馆在数字化展览及技术的应用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如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大型数字化博物馆项目,推动了博物馆数字化展览的应用和普及。
近几年来,3D信息技术正推动着人类完成历史上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为博物馆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博物院考察后指出:“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3D交互与模拟技术,实现对藏品活力元素的提炼、挖掘和表达。在这方面,文物出版社做好了充分准备。如新成立了数字分社,启动中国文化遗产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着手“智慧博物馆”数字化装备开发,开展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影视应用现状调查和评估。
2013年上半年,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委的关怀和支持下,文物出版社出版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传统纸质出版与新媒体融合之路正式开启。 今年年底,数字分社两大制作部门(数字视音频技术制作中心、数字影音技术制作中心)将投入运行。
文物出版社在抓好图书出版和数字出版主营业务同时,想方设法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发挥自身资源及场地区位优势,积极服务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由于历史原因,文物出版社印刷厂原坐落于北京城市中心带,印刷企业所产生的油墨和噪音污染,导致搬迁印刷企业势在必行。2014年初,国家文物局党组按照中央关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要求,及时做出“促进厂社一体发展,腾笼换鸟,实现老工业区转型,打造新产业增长点”的工作部署。文物出版社积极行动,提出印刷车间外迁和建立“文博创意产业园”的设想。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坚强领导下,当年完成了职工分流安置、印刷车间搬迁及恢复生产,为老厂区利用腾出了空间和时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