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7-07)作者:崔 波

托妮·斯科特是一位年轻的美国原住民女艺术家,她是拥有七万族人的美国原住民部落马斯科吉克里克族的一员,同时也有白人和黑人血统。她的多元血统促使她对各种族的历史与文化,乃至自己的家族史十分关注,而这种关注也体现在了她的艺术创作上。7月4日,北京大学阿瑟·姆·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推出了托妮·斯科特的作品展“基因:血统与人类家族”。

托妮·斯科特毕业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善于综合绘画、雕塑、摄影、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她关于美国奴隶史和本人祖先的装置艺术展“血脉传承”曾于美国各地巡回展出,并在加州非洲裔美国人博物馆进行过长达三年的个人展。

正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非裔美国人研究及传播学高级讲师保罗·冯·布拉姆所言,托妮·斯科特的作品让观众“记住过去,理解现在,强大未来。”而托妮·斯科特也自言:“我希望人们理解自身的历史并为自己骄傲。”

此次托妮·斯科特于北大赛克勒博物馆特别创作展出的装制艺术品,系在她之前的“血脉传承”展览上拓宽主题,使观众沉浸在展览的环境氛围中。此次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她对DNA的最新研究:远古史上可能曾发生过的人类从非洲到亚洲再到美洲的迁徙,让这三个大陆上的人种也许拥有基因上的传承。

在展览的主馆中,托妮·斯科特重制一艘长24英尺、宽6英尺、高7英尺的贩卖黑奴的商船。这条奴隶船被吊在空中,其上贴有托妮·斯科特从美国国会图书馆收集来的美国黑奴的真人照片。观众感受到上百万的非洲奴隶在被囚禁于这种奴隶船运往美洲大陆时,所经历的恶梦般的漫长旅程。

围绕奴隶船的展墙上是一系列以托妮·斯科特的家族史、美国历史事件以及美国原住民和中国人的基因关系为主题的数码合成肖像照。穿插在这一系列人物肖像中的地图反映了人类走出非洲的历程、DNA螺旋结构等的故事。

在展览的入口与庭院中,放有托妮·斯科特制作的大小两顶美国原住民圆锥形帐篷。每顶帐篷都装饰成美国原住民传统风格。为了纪念北美现存的五百多个原住民部落,帐篷内悬挂的代表血脉传承的红色绸带上,标志了每个部落的名字。帐篷用中国的竹子搭建,象征中国及美国原住民两种文化的交融。

吉莉安·赛克勒女爵士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旨在把国际上不同背景的有才华的年轻艺术家引荐给北大赛克勒博物馆。本次展览为该项目的第三次展览,前两次展览分别为2013和2014年曾于该馆举办的“格尼卡/格尔尼卡”与“幻”。该项目要求艺术作品必须具有文化价值,激发观众的批判性思考,并让观众懂得跨文化理解的意义,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友好往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