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10-27)姜凌宇
从2013 年至今,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与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小记者中心合作,成立小记者志愿者服务基地,打造起属于自己的公共教育活动品牌。基地成立两年来共招募三批次小记者志愿者347 人,组织学习培训和志愿服务累计千余人次。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少年儿童的心理、行为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为每一位来报名的孩子提供实践、体验、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博物馆重新编写讲解词,尽量简洁化、通俗化、趣味化,以集中学习、模拟训练、实战体验的培养方式和丰富的活动形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且有所收获;为了适应不断增多的人数,按年级分批次培训以保证学习质量,活动时间则根据季节、天气变化随时做出合理的调整,为便于信息传递和交流学习,建立了互联网交流空间;活动过后积极发放调查问卷,及时接收信息反馈,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如提供茶水吧、报刊室等服务设施,供前来陪同的家长休息。
志愿服务体验活动
2013 年4 月志愿服务体验活动在“用志愿行动放飞中国梦想”主题下拉开帷幕。体验活动从集中学习开始,由辅导老师带领大家阅读知识图册,全面系统地介绍遗址概况、陈展内容、知识典故、文物特征、礼仪常识、最新发现和保护展示,利用熟悉的人物、事物引发学习兴趣。如由隋炀帝串联起隋炀帝墓的新发现和隋代扬州城的建设,通过城市生活休闲中心——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展开介绍扬州城遗址保护展示情况等。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这里提供有唐城遗址、宋大城西门遗址、崔致远纪念馆三个主题展馆供自主选择,实践培训采取由老师讲、大家听,人人复述演练的方式,遇到不懂的地方回去自己查阅资料及时补充,每次培训一个章节,多次巩固, 不断渐进直到完全掌握。在考核中同学们都认真听,迅速记, 很多孩子竟能完整复述,面对年纪小的孩子要将语句更精简便于记忆。这里没有不及格和淘汰, 有的只是体验和鼓励,一堆小孩子在嬉笑玩闹中增进友谊,在轻松愉悦中将遗产知识和传统美德融入心灵。
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
2014 年2 至5 月,博物馆举办了征文比赛活动,共有88 名小志愿者通过不同视角讲述自己参观、讲解和志愿服务的感受,最后评选出32 篇优秀作品给予奖励,并刊登在当地报纸上。2014 年5 月24 日,博物馆组织了南京博物院文化之旅和体验珍珠泉自然生态之旅活动。到馆外参观学习,实现在游玩中开拓眼界。志愿服务实践沟通了同学们与文物的感情,当再次看到熟悉的国宝和陈展时,他们开始懂得观察和欣赏,关注点也由散漫无序转为认真听导游讲解。2014 年7 月至8 月,博物馆开展了暑期读书活动,精心挑选扬州园林、饮食、诗歌以及扬州八怪方面的书籍和文章集体诵读,于8 月23 日举办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对扬州古典诗词、散文的热爱,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今年6 月, 博物馆还携手邗江实验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小志愿者的服务精神引导小学生们走进博物馆,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小记者志愿者服务基地是不容小觑的课堂,这里的活动得到众多孩子和家长的认可,也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和孩子的参观与加入。
教育非小事,任重而道远,博物馆应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群体需求,全方位发挥教育功能,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