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7-03)作者:曹栋洋 何佳 王玲

 

在第十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为积极践行公众考古,使考古成果惠及社会大众,结合“保护成果,全面共享”的主题,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罗家冲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举办了一次以“走进考古,文明探秘”为主题的大型公众考古体验活动。

为办好这次活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事先通过长沙考古网、长沙文化遗产网、长沙晚报等媒介发布了志愿者招募公告,公告发出后立即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响应和踊跃报名,通过资格审核,遴选了首批公众考古志愿者队伍。面对来自教师、公务员、公司职员、在校大学生等不同职业的志愿者,所里制定了完备的志愿者章程,并安排专业人员对首批志愿者进行了考古基础知识培训和章程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我们于6月12日在宁乡罗家冲遗址发掘现场举办了一次内容丰富、别开生面的公众考古开放日活动。

罗家冲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青山桥镇,地处沩水支流楚江上游北岸的二级台地上,现存面积约25000平方米。该遗址与紧邻的石家湾遗址、月形山遗址和景德观遗址共同构成了罗家冲遗址群。遗址自2014年9月启动发掘工作以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发掘的过程中一直备受社会公众的关注,在工地现场先后多次接待了慕名前来参观的考古爱好者和在校大学生、中学生等社会群体。

活动当天,长沙市首批公众考古志愿者和宁乡文化遗产摄影爱好者共70余人赴遗址现场参观。我们在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四个环节的活动内容。一是由考古领队结合宣传展板对考古基础知识及该遗址的发现经过、发掘过程、出土文物和遗址性质等问题进行相关介绍;二是观摩工地发掘现场,体验考古发掘过程。挑选部分志愿者代表下到探方内用手铲刮面,现场识别和清理遗迹现象,使用探铲进行钻探等体验活动;三是观摩出土文物标本,罗家冲遗址到目前为止出土了各类文物标本达千余件,可分为石器、陶器以及少量的小件青铜器、玉器标本,其中以各类磨制精美的石器数量居多,有成品、加工工具、毛坯或半成品、石料等;四是互动交流环节,考虑到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标本,我们特意设置了石器辨别环节,挑选出部分普通石料、毛坯、半成品、成品和石器加工工具(如砺石),向参观者完整展示了一件石器从选择石料,经打、琢、磨到加工成形的全过程,再现和还原了石器的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引起了志愿者的浓厚兴趣和参与热情。烈日下的志愿者们争相进行各种体验活动。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纷纷表示这次公众考古体验活动,让原本“神秘”的考古走到了每个人的身边,通过考古机构的精心准备和考古专业人员全面介绍和细心讲解,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其实历史并不遥远,我们触手可及;辉煌未曾泯灭,我们有迹可寻;文明也从未破碎,我们竭力传承。”而公众考古学的核心正是通过公众对考古活动的参与,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考古学的价值和功能。通过考古学机构和考古学家的引导和转换,与公众共享考古成果,最终达到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以及公众文化需求的目的。

志愿者们也表达了希望主办方能够长期组织此类活动的愿望,这种热情既反映出他们对于考古的热爱和执着,又是对我们今后继续开展公众考古活动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也体现出在长沙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