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5-22)作者: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整整20年的历程。这20年,也是我们思考科技考古的20年。
1995年,为顺应国内外考古学的发展趋势,考古研究所领导决定建立考古科技实验研究中心,旨在突出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引入考古学之中的目的。在后来三年的实践过程中,考虑到中心的工作重点实际是在考古学的学科框架下应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研究,我们于1998年将中心的名称改为考古科技中心,意在突出为实现考古学研究之目的开展科技工作的特点。2010年,中心又更名为科技考古中心。那次更名同样是基于对本学科发展态势的考虑。首先,全国性的相关学术组织的名称为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筹),该组织每隔2年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学术大会,目前为止已经召开了十二届,自第十届以来,中心都是主办方之一。其二,我们中心主办的以书代刊的杂志称之为《科技考古》,2005年出版第一辑,2007年出版第二辑。另外,当时已经出版的几本专著分别名为《科技考古学概论》《科技考古》和《科技考古学》,尽管我们对“科技考古学”这个名称持保留意见,但毋庸置疑,这些书名大致符合学科的特点。其三,多所大学开设的相关课程均命名为科技考古,多个科研机构的名称也称之为科技考古。
我们认为,科技考古就是以考古学的研究问题为导向,借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对考古遗址进行勘探,对遗址所在区域进行调查和取样,对出土的多种遗迹和遗物进行鉴定和测试,对各类与考古研究相关的资料进行定量统计,以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古代人类活动信息,在考古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经过归纳、分析和探讨,从整体上拓宽考古学研究的视角与领域,提升考古学研究的层次和精度。
客观地说,对科技考古这个词的思考明显高于当年提出的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的认知水平。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考古学有特定的历史语境,当时由于尚未全面考虑到考古学的思路在相关研究中的引领作用,简单地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套用于考古学之中,有时会面临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研究和考古学研究相互脱节,甚至形成两张皮的困境。而科技考古正是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在实践中逐步树立以考古学的研究目标为指导,围绕考古学的问题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始终做到与考古学紧密结合,逐步纳入考古学科的产物。另外,科技考古这个词也不同于把在考古学研究中应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称之为多学科合作的说法,因为在考古学中多学科的内涵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而且,合作一词有平起平坐之意,也不能科学地体现相关学科在考古学思路指导下,为解决考古学的问题开展研究的从属关系,与当前考古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本身具备的实际格局和内涵不符。
考古学发展到今天,其研究的内容已经由原来通过发掘出土的遗迹、遗物的形状确定一处遗迹、一个遗址、一个文化或类型的年代早晚、布局特征、文化面貌,建立完整的古代物质文化谱系和复原古迹形状的原貌、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历史,进一步扩大到全面探讨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一处遗迹、一个遗址、一个文化或类型实际上就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一段人类历史。任何一个区域、任何一个遗址的考古学调查和发掘,都是为了全面或部分地展现在特定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状况,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工艺技术、建筑形式、社会组织、礼仪制度、丧葬习俗、祭祀特征、文化交流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相关内容。
考古学的研究内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是古代的物质遗存。研究对象的物质性特征是我们能够在考古学的框架内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前提。科技考古以考古学的思考贯穿于整个研究的始终,秉承将今论古的理论,通过实现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与考古学的出土背景及相关认识的有机结合,保证对古代遗迹、遗物进行研究时在思路和方法上的科学性,同样也保证最终结论的可靠性。
如果说当年通过对人工遗迹和遗物形状的研究可以从时空框架上把握考古学文化的位置及古迹形状的特征,发挥证经补史的作用。那么现在通过把考古勘探、年代测定、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等多个领域的科技考古研究聚焦到考古发掘的遗址上,则可以科学地再现考古学文化的绝对年代,当时的自然环境状况、演变及与之相适应的人地关系,不同地区人群的体质特征、健康状况和风俗习惯,包括动植物在内的各个时期人群的食物结构,古代采集渔猎、植物栽培、家畜饲养等一系列食物资源获取方式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古人制作各类器物时原料的获取、工艺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城市形制及建筑的营造工艺的特征和变迁,人们在不同时期进行丧葬和祭祀等宗教活动中使用动植物种类的特征,文化与文化之间一些特殊因素的交流等等。以科技考古的研究为基础之一,再融入其他相关的考古学研究之中,由此凝练为考古学的综合研究成果,才能真正步入21世纪世界考古学发展的前列,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自己独到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