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5-07)作者:吕春华

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构成家庭幸福的重要元素。家庭是一个国家的细胞,幸福的国家是由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构成的。因此,保持健康的身心是一个女性成功的要素。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身体健康需要持续的锻炼,心理健康就需要依靠自身修养和不断修炼。

现代社会,女性除承担家庭重任外,和男性一样,承担着繁重的社会角色,有些甚至担任了国家领导人,美国的希拉里、菲律宾的阿罗约、韩国的朴槿惠等都是女性的杰出代表。在中国,政界、商界、学界,行行都有女状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她们多是身心健康、和谐统一的表率。在我国,也活跃着一群身心健康、颇有建树的女性考古工作者。女性考古工作者,在职业女性行列中具有靓丽而颇显神秘的风采,她们通常是各类女汉子,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女性考古工作者通常毕业于各类以考古和博物馆学闻名的大学,如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她们的专业以考古居多,也有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文物修复、新闻传媒、物理化学等。她们能文能武,会田野考古,能做航空考古,也可以做水下考古,我们称她们是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她们在家里能做菜带孩子,出外能开车风风火火闯九州;下田野考古时会测量、照相、绘图、辨别土质土色、鉴定出土文物、进行土样浮选和水洗;田野考古结束后,她们还可以进行资料整理和编写考古报告。她们中有些人已经做得风生水起,是这个领域内的佼佼者。有的是动植物考古的行家,有的是田野考古绘图照相的能手,有的善于写考古报告,有的擅长做研究,还有些善于沟通和宣传。她们在野外能跟男人一样和工地的民工谈天说地,喝酒抽烟打成一片,她们比男性更容易沟通易于接受。她们通常是各类学术会议上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会议里,介绍着自己的田野考古发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引人注意、令人深思。她们在一些工作如保管、文物修复、考古绘图或一些细致的研究方面体现出性别上的优势,充分发挥出女性细腻、一丝不苟且勇敢坚韧的个性。

女性考古工作者是文物工作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能吃苦,也能享福。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她们都是一些有诗意和有理想的人,每日在探方的地层、遗迹现象中,体会古人的优雅与浪漫,想象远古时代的慢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也更加充实。她们研究的对象是古老又现代的,虽然离现代文明很遥远,然而一旦发现,就会对当地的文明起到开疆拓土的作用。由此看来,她们的工作对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她们所做的工作都是探索一个地区(大至一个市、县,小至一个乡镇)的地域文明,理清一个地区的历史脉络,帮助其恢复历史记忆,重塑精神形象,找回失落已久的乡愁。她们从事社会科学工作,是构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分子。慎终追远,终极关怀,她们做的都是关乎灵魂和精神的高雅工作,高端大气上档次。虽然她们在田野里像是村里的泥腿子、乡间的土包子,可是文明和历史正隐藏在乡间田野,等待着她们去发现、去研究。

女性考古工作者有开阔的胸襟和气度,她们身处广阔的田野,工作的对象都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几十万年前的不会说话的文化遗迹和遗物,远离尘嚣。由于常常东奔西走,她们如同旅游中的背包客和驴友,身形娇健,健步如飞。从身体到心灵,整个人都是健康的自然的。对于热爱历史和旅游的人来说,没有哪项工作比考古更适合的了。现在很多女性选择考古这个职业,有的还特意从别的行业转过来。常常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考古?考古工作的魅力在哪里?我想可能就在于地下文物埋藏的不可预见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铲或明天会发现什么。尽管有前期的考古调查勘探,对地下的情况会有个大概了解——什么年代的、什么性质的,是遗址还是墓葬,但这遗址或墓葬是如何叠压和打破的,如何一步步堆积起来的,堆积的过程中又受到哪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未知情况,都需要我们通过逆向思维来还原当时的情形,通过考古发现的详实证据、缜密的思维、专家的会诊、同类型文物点的比较来判断推理。田野考古工作如同旅游和探险,又富有科学精神。将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在一起,工作时乐在其中,这是最好的工作状态。在茫茫大地上下求索的时候,也是与历史、天地对话的时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何愁没有健康?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女性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更富有诗情画意。

女性考古工作者不会担心失业,世界这么大,她们随时可以去看看,看到的都是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不仅看现在的,主要是看以往的,一卷卷的历史在她们眼前揭开,常常让人目眩,不禁产生一连串的问号:到底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留下这些遗迹现象?女性考古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度的敬业精神、乐观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体魄。缺少了哪样,工作便会受到影响。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具备了这些素质,我认为就是一个健康的人。女性考古工作者是广大职业女性的一部分,我想,如果各行各业的职业女性都能保持如此健康的体魄和心态,那我们的家庭乃至国家就会更加幸福美好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文物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