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2-13)作者:邓 聪

为推进澳门黑沙玉石作坊的深入研究,《澳门黑沙史前轮轴机械国际会议论文集》得以出版。

澳门是莲花宝地。国学大师饶宗颐盛赞澳门黑沙制玉作坊是宝中之瑰宝。我在1995年和2006年间,两次亲手发掘了澳门黑沙遗址,诚如佛家所言人生难得,三生有幸,对曾协助我们在澳门工作的老师、朋友们,谨致衷心的感谢,长铭五中。

澳门黑沙遗址的发掘证实了4000多年前石英、水晶环玦作坊聚落的存在,确实是我始料不及的。在1995年第一次发掘的28平方米范围内,我们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中,确认环玦生产活动面的存在。1995年探方内的中心点,竟然就是轮轴机械辘轳轴承器出土的位置,以此作为圆心三米半径圆周范围内,环玦制品、工具等空间组合状况,成为证明轴承器功能最关键的考古证据。轴承器在探方中心位置的出土,机缘巧合,匪夷所思。2006年,我们再在1995年探方周围,扩方发掘一百平方米,更清楚地确认了1995年轴承器出土的周围就是旋转机械使用的核心区域。据此,我们初步对东亚地区近百年以来史前轴承器的发现,做了综合系统的考察。

木工是中国古代技术中最出色的工艺之一。我们估计新石器时代的轮轴机械,主要是木工制作,而轮盘与轴木之间,使用石质的轴承,以减少轮盘与轴顶间的摩擦。李约瑟在《中华科学文明史》一书“轮和齿轮,踏板和桨”章节中,曾提到滚珠轴承、滚柱轴承和滚动轴承的几个概念。据我们研究显示,如1995年澳门出土的轴承,轴承自体很可能是水平旋转。正如李文杰先生所指出的,这种轴承的摩擦本质,是属于滑动摩擦,而不是滚动摩擦。

宝镜湾、黑沙、东湾、深湾等遗址出土的轴承是很值得注意的。宝镜湾和东湾滚动轴承的外形,在使用过程中,已向球体形状发展。摩擦力学上如何从滑动摩擦转变到滚动摩擦的过程,肯定是今后中国史前轮轴机械研究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远古陶、木、玉工技术中,辘轳机械的使用和发明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哪种工艺是辘轳机械最主要的诱发因素?这些谜团目前是难有定论的。

目前的数据显示,东亚地区环状玉器制作,可能是诱发轮轴机械出现最主要的因素。迄今所见,俄罗斯阿尔泰Denisova出土30000多年前似玉的环状手镯,其精美浑圆,令人惊讶。亚欧大陆旧石器时代晚期约20000~10000年前,出现大量的石、骨、陶制的圆饼状饰物,大部分的中心都带有小圆孔。圆饼状饰物上明显有从中心向四周放射光芒的刻画纹,似乎是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至于8000年前兴隆洼文化中接近正圆的玉环,代表了东亚环玦玉文化的鼻祖,已可见石质轴承的出现。“天圆地方”的古老思想,都可能植根于中国玉文化,并发展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尖端的技术之一。

李约瑟说:“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在西方的工程技术仍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时,就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发展阶段。”此次“澳门黑沙史前轮轴机械及相关问题国际会议”,肯定了李约瑟识断之卓越。(作者单位:香港中文大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