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国文物报》(2015-01-09)作者:
2014曹门湾墓区墓葬分布图
D80_4300编磬、编钟木架
凤鸟形底座
郭家庙墓地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一、二组,南临汉江支流滚河,坐落在一条岗地上,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分为郭家庙墓区和曹门湾墓区。为防止郭家庙墓地文物遭受破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荆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枣阳市博物馆、枣阳市考古队、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共同对曹门湾墓区被盗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截至去年12月底,共发掘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29座、车坑一座、马坑两座,共出土青铜器四百余件(套)、玉器近百件、陶器五十余件、漆木器三十余件等。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此次发现的一号大墓为斜坡单墓道的岩坑墓,东西向,长11米,宽7.8米,墓室长 11.3米,宽8.5米,深8米。墓道、墓室长宽基本相等,其形制在春秋时期墓葬中较为特别。该墓葬在历史上被盗,近年也有盗扰,但椁室的木头保存较好,长约6米,宽约5.6米。棺木保存也较好,上面彩绘图案及丝织品仍可见,初步判断可能是多重棺。大件铜礼器虽被盗,但仍出土大量的兵器、车马器、玉器以及漆木器。此次发现历史上最早的彩漆木雕大型编钟架和编磬架。这批钟、磬架包括长、短不等的梁,以及立柱和底座,其中钟梁最长者约四米五,两端圆雕龙首,通体彩饰变形龙凤纹。底座大小两对四件,均腐蚀严重,其中较大者为圆雕凤首,局部彩绘垂鳞纹,形象生动饱满。目前一号墓仍在清理中,期待下面还有更为重要的发现。
本次发现的一号车坑与一号马坑属于一号墓的陪葬坑,位于一号墓的西部,二者东西向并列。其中一号车坑长32.7米,宽4米,葬车28辆(实体车25辆,以车毂、车轴代表意义的车辆3辆)。车的排列方向是东西纵列式(这与楚国常见的横列车阵不同),其中东面的车保存较好,有彩绘图案,出土的铜质车器较多。一号马坑长9米、宽8米、深2米,葬马49匹(可能还有3匹被盗挖破坏)。马匹是被杀死后乱葬在坑中,马头骨多见两个一组的现象,推测车坑中的马车多为两匹马。本次发现的一号车坑与一号马坑,对研究曾国马车的结构以及陪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小型铜礼器墓长4米左右,宽2~3米,深2~5米,一椁一棺,主要器物放在棺外的东部椁室内,多数被盗扰。器物以青铜礼器鼎、簠为主,再配以磨光黑陶罐、壶等,一般一墓一鼎。此次出土的带铭文的铜器有两件为曾子鼎。棺椁之间常见青铜兵器和车马器,有矛、戈、镞、马衔、马镳、车軎、铜泡钉等。棺内头部至胸部常随以玉器,种类有玉玦、玉琮、玉管、玉佩、玉璜等,腰部有的随葬圆形铜腰饰。棺底铺有朱砂。棺的首尾两头有枕木槽。
此次还发现三座小型陶器墓,一椁一棺,带侧龛。陶器放在侧龛中,器类有鬲、豆、罐、壶等,这类墓葬形制与春秋早期的楚国、秦国的平民一类墓葬形制比较相同。
通过此次发现的两件曾子鼎,进一步肯定了郭家庙墓地是曾国贵族墓葬的结论,所发现的一号大墓及附葬车坑、马坑,充分说明该墓地的级别较高,应是目前所见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曾国的国君级别墓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胡 刚 张 翔)
(2015年1月9日8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