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通化市文物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多措并举,创新思路,在工作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夯实基础工作,文物保护事业得到了有序发展。

领导重视组织机构保障有力

通化市位于长白山西南麓,这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民

族风俗自然古朴,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高句丽文化、满族

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文物遗址941

处.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3处。

未标题-1.jpg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物工作,对全市文物事业发展

提出具体要求,在城市建设工作中,多次召集发改委、财

政、国土、规划、城建、旅游等部门研究文物保护工作,使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2O09午,市文化局与体育局

台并成立文化新司出版和体育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文化遗

产科同年底,成立了通化市文化综合执法支队,将文物执

法职能纳入综台执法支队,使文物保护的执法机构更加科学

合理。2004年,集安市成立文物局,今年年初,柳河县成立

了文物局,至此,集安市、县两级设立文物机掏的数量位居

全省第一,此举受到省文物局的高度认可。全面落实“五纳

入”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将文物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

纳入领导责任制。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投入

一定的文物保护资金.用于文物事业发展,各县(区)对文

物事业的经费投人也大幅提高。

科学实施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

全面落实“四有”要求。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科

学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

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的要求,累计

投入经费50万元在全市所有保护单位设置保护标

志,招聘30名保护员充实队伍。积极实施本体保护

及抢险工程。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

处针对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

影响造战本体部分遗迹不同程度遭受损毁的情况,

及时向省文物局汇报.并主动邀请国家及省文物专

家实地踏查,在此基础上先后实施了自安山城抢险

保护工程、集安国内城修复、柳河罗通山东北角楼

保护工程。目前,三个文保单位的本体保护工程已

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检查验收。积极编制文物保护

规划。坚持项目宴施,规划先行的工作原则。着力

加大测绘、保护规划和保护方案编制等基础性工作

的力度,近年来,完成了1400万元的王八脖子遗

址、自安山城安技防工程方案的编制工作,委托北

京建工建筑工程学院为自安山城编制大遗址保护规

划,目前,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现已报送国家

文物局论证审批。不断加大省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力

度。按照《吉林省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关于开展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安全

防护体系建设的要求对通化玉皇阁、通化高志航纪

念馆实施主体修缮,设置安全预警系统等保护项目;

对柳河五七干校、梅河口东北局梅河会议旧址实施

主体工程修缮;对通化市南头屯古墓群、鸭园村西

山遗址、通化县大安洞穴、辉南县大椅山河东遗址

实施本体抢险加固工程。目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的保护项目方案编制基本完成.下半年保护工程将

全面实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圆满完成。自

2008年全面启动三普工作以来,经过近三年的努力

工作,圆满完成三普工作目标任务,全市共实地调

查复查文物遗址941处(复查:375处、新发现566

处)。近现代工业遗产获重大发现,通化老供销社旧

址、通钢老高炉旧址、日伪铁路、通化老滑雪场、

通牝葡萄洒洒窖等一批近现代工业遗产的发现,为

研究通化近代工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在全省近现代考古工作中产生较大反响。

未标题-2.jpg

文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一是高志航纪念馆修缮工作顺利完成。积

极协调市公用事业局、建设局、电业局、消防

支队、爱卫办、旧小区综合整冶办公室等部门

和单位,累计投入200万元,一次性动迁了纪

念馆二楼8户居民,解决了困扰纪念馆长达8

年的难题,对纪念馆外部环境进行了整治对

违章建筑实施拆除,对内部格局进行修缮改造

历时8个月完成了修缮工作,使纪念馆以新的

面貌重新对外开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

响,受到来自高志航后人及海外人士的高度赞

誉。二是全面启动通化历史博物馆项目建设。

2012年5月,通化市历史博物馆建设项目全面

启动,为确保文物征集、布展大纲编写等各项

准备工作如期完成,抽调文物专业人员成立了

博物馆馆藏文物征集办公室负责具体征集工作。

目前,陈列大纲编写基本完成,文物征集、布

展设计等相关工作有序推进。馆藏文物的登记

查验、细分类别、登记整理等工作全部完成

博物馆将于今年全面对外开放。

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

一是加大教育力度。为进一步贯彻执行

《文物保护法》,市委、市政府将《文物保护法》

纳入“三五”、“四五”普法活动中要求干

部、群众始终做到“三个结合”首先将学习

新法中关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规定词学习

《建筑法》有关内容结合起来;其次,将学习文

物“法律责任”中有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同

学习《刑法》结台起来;再次,蒋学习《文物

保护法》同学习《环境保护法》等相关内容结

合起来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

要性,增强学法、守法的自觉性。一是加大执

法力度。在工地开发、市政建设中始终把文物

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

证,制定好保护措施,进行严格审批城市规划建设、重九

项目报批前都先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坚持做到守土有责。

三是做好日常巡查。每年都组织文物、公安、消防等部门开

展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对文物保护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

排查,限期整改,确保文保单位安全稳定。

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与城市扩容的步伐明显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就

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在坚持保护为丰的基础上合理

利用文物资源,将文物资源变为文物优势.将优势打造

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

的文化服务。重点规划实施王八脖子遗址公园建设。王

八脖子遗址公园是一项在通化市江南新区核心地带实拖

的大型文化惠民工程,该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居民动迁、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内容,据测算,一直范围内的180户居民、200个季节性蔬菜大棚及2.5亩自留地动迁面积约10万平方米,所需动迁资金高达1亿元,如果仅靠政府投入,在短期内解决难度甚大。目前,我们正积极争取省和国家资金支持,系项目已得到省文物局支持,评估、论证等工作正在全力实施。

摘自中国文物报 2013年6月7日第25版,作者:吉林省通化市文广新局局长 张玉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