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china(张瑞麟/摄)

指尖上的China(张瑞麟/摄)

6月14日,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景德镇举行。

主场城市——景德镇,将再次聚焦于媒体的镜头,承接着世人的敬慕与艳羡。

那么,景德镇,你将如何呈现自己的风采?

今天,作为城市的主人,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文化遗产不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

高岭古村 (金向东/摄)

高岭古村 (金向东/摄)

传统加工高岭土(邹元国/摄)

传统加工高岭土(邹元国/摄)

陶瓷文化博览区鸟瞰

陶瓷文化博览区鸟瞰

红光瓷厂烟囱 (张瑞麟/摄)

红光瓷厂烟囱 (张瑞麟/摄)

景德镇以自己得天独厚的文化实力与魅力完整地诠释着这一崭新的文化理念。

1月6日,市委书记刘昌林主持召开了景德镇市委十届八次全会,全会传递出清晰的发展战略,一个个关键词句掷地有声——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论断绝不能变!

主要目标:赋予千年古镇新的形、实、魂。

发展的侧重点:城市、产业、文化。

兴盛产业:赋予千年古镇新实力。

治理城市:赋予千年古镇新形象。

繁荣文化:赋予千年古镇新灵魂。

全市上下再次聚集起力量与智慧,推动老城区保护与发展驶进快车道!

合理调整老城区功能,疏解老城人口容量,缓解生存和发展压力——

建设新城区,把城市的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和企业总部,以及老城区部分人口转移出去;

建设沿206国道“一线五点”工业走廊,推动工业产业集约化,转移城内的主要工业企业;

建设赣东北物流园,把老城区的物流仓储、批发市场、物流保税、大型车停放、商务信息、交通配运、旅游集散等转移出去。

在老城区重点抓好几件事——

将珠山区行政中心向城东黄泥头集中,将昌江区行政中心向城西韭菜园集中,形成两个城市副中心,带动周边发展;

保护老城区内的老窑址、老工厂、老街区。

在当下景德镇,一个热词正在流行,成为官方和民间的时尚用语:“三老”——老窑址、老工厂、老街区。

一个“老”字,本应让人感到沉闷、陈旧,迟暮、落伍。然而,恰恰是这个“老”字,联接着景德镇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展示着景德镇的历史脉络、生命信息、文化符号和发展前景。

景德镇,能够从众多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展示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首选之地,正是依托于这“三老”的沉积!

历史上曾有观点认为,“传统社会”的解体是“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只有传统的文化彻底解体,才会得到经济的发展。在他们的眼里,传统与变迁是对立的,习俗与理性也是对立的。

但时至今日,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的观点认为:人类已不再需要摧毁自己的传统文化以换取现代化的实现。相反,传统可能会转化为新的文化或新的经济的一种重要资源!

那么,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老城区如何保护与发展?

这是中国的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都在努力破解的一道命题。

北京传统中轴线和什刹海地区是旧城的主要经脉,在什刹海地区旧城保护示范项目中,专家们给出的保护原则是:胡同等城市肌理不能丢失,传统城市格局不能改变,古建文物不能损毁。同时它也是民生工程:城市功能得到改善,居民生活获得提升。

走出了名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徽因、冰心的“三坊七巷”被视为福州城市精神的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业文化传承地和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为的是留住城市的根、赋予城市的魂。坊巷的斑驳与沧桑不再是一份沉甸甸的厚重与破败的尴尬,而是华丽转身为更为开放和包容的自信。

城市中的老城区及其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文化记忆,它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留住那些残存的历史印迹,就是留住一个城市的记忆、留住一个城市的灵魂!

保护老城区、传承城市文脉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景德镇老城区居住功能和观赏性正在渐渐退化。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要和保护老城区里弄、古遗址和古建筑之间找到一条新路?

景德镇的选择是:坚定地保护利用老城区,保护历史文脉,改善群众生活,发展文化旅游,完善城市功能。

景德镇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转折点上,承接着新的发展机遇!

呵护好一颗陶瓷皇冠上的明珠——以御窑厂为核心的大遗址保护区。

在延续上千年的陶瓷制瓷历史中,景德镇留下了52处151个著名窑址,代表了从唐朝至民国的陶瓷文脉。151个窑址如同一顶美丽无比的皇冠,而御窑厂则是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

景德镇以御窑厂为核心的众多陶瓷遗迹属于没有同构型的世界精品级文化资源,国家文化部专门出台支持景德镇市文化改革发展的8项举措,从国家层面有力支持景德镇的大遗址保护。景德镇御窑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大遗址保护规划》,国家将以中央财政为主导的经费保障机制,把景德镇培育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区。

这是一件关乎景德镇兴衰的大事!是这座城市千载难逢的机遇!耽误和浪费这个机遇,既对不起先辈,也无颜以对子孙后代!

保护好一条现代陶瓷工业的文脉——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为轴线的“一轴四片六厂”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

景德镇资源独特,是近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与传统手工制瓷并存的魅力城市,是一座活的陶瓷博物馆。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相当丰富,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久负盛名的十大瓷厂。这些企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烙时代特色的近现代工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企业虽然不再,但留下大量现代工业遗存。

保护现代工业遗存,就是留住城市的历史!

保存包豪斯风格老厂房、各类型的窑炉、各国各时代陶瓷生产设备,展示和体验陶瓷的生产过程;通过现代媒介恢复历史的记忆,展示人文历史;透过老厂区实体,展示和传承传统生产工艺、技术档案和实物;建成国际陶艺村、陶溪川陶瓷创意谷、红店粉彩工场和明清窑遗存园、四大现代遗存公园,必将为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

维护好一片具有历史记忆的老城——北起瓷都大桥、南至昌江大桥、昌江东岸的大片老街区。

景德镇依江而居、逐水而生,老街区就在碧水涟漪的昌江之畔,江水倚岸而过,南河环绕于东南,西河贯穿于西岸,形成了三水环城之势。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将黄土来。”

老街区宛如一只有力的手掌延伸出强劲的瓷业生机——

元代浮梁磁局、明代御器厂、清代御窑厂,官窑是它的掌心;

古街区、古码头、老弄堂、老窑址、窑砖房,民窑是它的五指合力。

保护好老街区,就是保护和恢复千年古镇!

千百年来从未中断的制瓷历史,为景德镇这片土地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陶瓷遗迹、技艺和习俗。

把凝结着先辈们的心血、蕴含着城市发展的生机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把文化记忆延续下去是我们的责任担当。

推进陶瓷文化创意资源深度开发、建设传承传统陶瓷文化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聚集地,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观念创新和理念升华。

遵循这样的战略构想和发展思路,景德镇老城区的保护与发展迈入新时代!

 市长颜赣辉在景德镇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关于“有序推进老城区保护利用”的内容让283名人民代表神情振奋。

拉大坯(许建华/摄)

拉大坯(许建华/摄)

雕坯工 (陈和平/摄)

雕坯工 (陈和平/摄)

飞扬的青春 (张瑞麟/摄)

飞扬的青春 (张瑞麟/摄)

挑坯(陈和平/摄)

挑坯(陈和平/摄)

画坯(许建华/摄)

画坯(许建华/摄)

画瓷(张瑞麟/摄)

画瓷(张瑞麟/摄)

开窑(许建华/摄)

开窑(许建华/摄)

《报告》描述了老城区保护利用的年度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保护利用力度,老窑址保护重点完成大遗址片区保护规划编制,加快御窑遗址、考古遗址公园和湖田窑遗址文物保护项目建设;

老街区保护重点完成“御窑景巷”一期房屋建设和景观绿化,加快实施中渡口至瓷都大桥等棚户区改造项目,推进三闾庙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

老厂区保护重点完成陶溪川核心启动区老厂房主体建筑物改造,实施红光、红旗、光明以及刘家弄、落马桥保护利用工程,完成建国瓷厂明清窑作群保护利用工程,推进东城老工厂等棚户区改造项目。

出于职业需要和个人偏好,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白光华向笔者讲述景德镇老城区时如数家珍——

老城区是景德镇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主要范围为北起观音阁,南至小港嘴;东起马鞍山和莲社路,西至昌江西岸的三闾庙、墩头上和十八渡;

老城区三面环水,地处昌江主河道与南河、西河交汇处,是一个“大洲地”,这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在全世界的城市中也极为独特;

老城区倚岸成市,它最早和最繁华的街道是由两条南北走向与昌江平行的前街、后街、油榨街(工农街)及东西走向的街巷组成,河西则有与昌江主河道垂直的三闾庙正街、墩头上街;

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以后,由于窑业及生活垃圾不断往河滩倾倒,无形中堆填出了新的街区——前街到沿河街之间的街巷;

民国时期,景德镇老城区的前街、后街、太平巷等一些街巷扩建,解放后又修建了珠山路,最终形成了“依山建窑,围窑而居,依居而市”的老城区街巷里弄基本格局。

行走在景德镇的老城区,犹如置身于陶瓷文化的点点乡愁中——

点状分布的古窑业遗址俯抱大地;

线状分布的现代陶瓷工业遗存依然耸立;

片状分布的街巷里弄曲径通幽。

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与古人对语,向历史喊话。

文脉依序传承,文化自然对接,文明延绵扩展。

还有比这更美的乡愁吗?!

2012年9月5日6时18分,随着一声巨响,位于御窑厂内的景德镇市政府老宿舍1号楼和8号楼轰然倒塌,定点爆破获得成功,它标志着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入快车道。

在爆破现场,乘人不注意,御窑厂项目部的陈后奇悄悄抹了抹湿润的眼角。

三年前,临近退休的陈后奇被市文化(文物)局返聘到御窑遗址管理处,他与项目部的同事们尝尽了御窑厂建设中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2010年,市政府申请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获国家文物局立项;

2013年,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御窑厂12月份正式入选,成为江西首个入选的全国十大考古遗址;

三年完成了三项难点拆迁:御窑核心区两幢市政府老宿舍楼的爆破拆除、摸清了其他即将拆除房屋的准确情况、推进了御窑沿街长廊98间店面的清空拆除;

在向国家文物局呈报的7个设计方案中,批复同意6个,比例之高实属罕见!

“自己感觉很充实、很兴奋、很自豪!”

在新岗位忙碌了三年的陈后奇在鸟语花香的御窑遗址公园甬道上踱步,心里其实也很得意。

从1982年一次施工中无意发现的破瓷片,到2002年底市政府及18个部门整体搬迁,再到被确定为明清官窑遗址所在地,市政府大院原址正一步步向恢复御窑厂遗址目标挺进!

景德镇以御窑为核心,将境内包括涌山洞遗址、南窑村唐窑、王港五代窑、湖田窑等窑业遗址在内的、以及其他涉及人类陶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所有陶瓷历史文化遗迹,全部纳入大遗址保护规划。

景德镇以大遗址保护来弘扬文化、发展经济、美化城市、惠及民生!

与御窑厂的辉煌相映衬,作为民窑代表的湖田民窑遗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景德镇市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告诉笔者:《景德镇湖田窑遗址保护规划》2010年12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认证和验收,2012年5月21日由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目前遗址的扩建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建成后遗址保护控制规划区面积将达到40万平方米!

2014年4月25日下午,景德镇市红光瓷厂副书记余峨山打着雨伞,领着笔者来到上千平方米的落马桥元末遗址现场。巨大雨棚下的考古发掘现场蔚为壮观,目前,考古现场探坑已基本结束。由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聘请的近10位专业技工正在紧张工作,开始进入考古后期阶段。

原建国瓷厂内,建国(人民、新华)管理处主任邵铭亮提议笔者去看看占地10亩的明清窑作群。

邵铭亮兴奋地说:“这个明清窑作群非常珍贵,尤其是镇窑和作坊都非常正宗!修复完工后,不仅可以看到手工制瓷的表演展示,还可以实地了解古代制瓷的流程及工艺,零距离领略镇窑的风采!”

2014年4月24日早晨,彭家上弄窑址修复保护工程开工,没有鞭炮,没有喝彩,一切只在悄悄进行,它的意义绝不静悄,它标志着景德镇老街区的保护利用进入一个新阶段。

4月29日下午,笔者再次来到位于中华北路古街旁的彭家上弄,数十名施工人员干得热火朝天。他们正在清理刘家大窑窑址,在里弄的另一头,黄鹤大窑也在清理之中。

踱步于窑砖头砌结的幽静里弄,举头望见雄伟的龙珠阁,彭家上弄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生态气息犹如春风扑面!

与彭家上弄隔路相望不过百米,十多名施工人员也在马不停蹄奋战在龙缸弄古民居的修复工地上。龙缸弄115号的居民、65岁的方中本开心地说,政府为他家可办了件大好事!他和家人一直期盼着70平方米的旧房子能修缮一下,这次修复项目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

老街区项目的建设者们向人们描绘着正在强劲推进的第一阶段修复工程——

景德镇瓷都大桥至中渡口保护区、中渡口至南门头保护区、光明和红旗瓷厂保护区、红店街保护区、莲花塘及周边保护区和十八桥保护区;

配合城防工程,恢复重建一批老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

修旧如旧,保护和利用一批老建筑、风貌建筑和文物建筑;

沿昌江东岸恢复建设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历史街区。

日前,笔者走访了三闾庙古码头、古街。

从瓷都大桥西侧下行不远处,便是久负盛名的三闾古码头。笔者见到,长约130米、最宽处约14米的码头,已经修缮改造完工。

古码头入口处有一座古庙,庙门口杨柳依依,登上9级石阶,便是庙门。古庙内摆放着一尊高3.6米的屈原青铜像,衣袖飘舞、栩栩如生。

忠洁侯庙的右侧,便是保存完好的三闾庙古街——清街,全长240米,宽处3米,窄处1.3米,是景德镇历史上的商业街。

漫步清街,一条青石板路上,中间一道深深的车辙延伸到街的尽头,这是几百年来独轮车碾压的痕迹。

在此居住了50多年的叶大爷坐在自家门口小凳上做着木工活儿,他对笔者说:“我们这里的自来水管大部分是30年前装的,都生锈腐烂了。现在,施工队把自来水管统一更换了,水压也稳定了!”

“下水道也改造了,现在街面上看不到污水沿路流的情景了!”一位78岁的老太太说,“以前,居民都是早起去公厕排队倒马桶。接通了自来水管后,很多人家都建了卫生间。”

上了些年纪的景德镇人都知道,在中华北路西侧有一个天主教堂。如今,在它的东侧,两座高高的钟楼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醒目,这幢欧式建筑便是天主教堂的安多尼大经堂。

“其实,对大经堂改造,最实惠的就是这里的居民。”施工方、广州省潮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负责人纪雪杰说。在安多尼大经堂与神父官厅之间,有一条陡坡向上延伸,现在,37米长的陡坡路面已从原有的3.5米拓宽到了5米。

神父官厅周边原来建有一些平房,住着市疾控中心的24户职工。如今,这些住户得到了妥善的拆迁安置。刘女士的房子居住了近20年,搬迁后,她选了一套建筑面积129平方米的安置房,还领到了差额款。她说:“我对选的房子很满意,附近的几位老邻居也说,以前住的是平房,面积小,拆了旧房换新房,当然是搬迁好!”

陶瓷文化是景德镇城市灵魂的结晶。

景德镇历史文化内涵灿烂而丰富,老窑址、老工厂、老街区曾在这里孕育、发展、繁荣、兴盛,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风姿,始终影响、领航着陶瓷文化的基本走向。

走近景德镇,丰富的历史遗存,会让你感悟“圣城”的魅力,会让你透视到东方文明的传统与发展!

今年1月9日下午,景德镇紫晶会堂。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走向世界文化遗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会,主讲人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他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和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两个方面,为景德镇的干部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

 镇窑夜焰 (郑鹏 /摄)

镇窑夜焰 (郑鹏 /摄)

葫芦窑重建复烧(邹元国/摄)

葫芦窑重建复烧(邹元国/摄)

单霁翔提出的“文化遗产的投入与产出比是1:8”的论点令与会人员耳目一新、甚至是振聋发聩:许多人这才知道,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总是花钱的,它也是可以挣钱的,而且还可以挣得不少!

作为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单霁翔曾尖锐地指出——

当前中国城市不仅面临着对旧有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更面临着对新的城市文化创造乏力的问题;

丢失了旧有的文化,城市将失去自己的文化记忆;创造不出新的文化,城市将迷失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两方面的无力,将使许多中国城市宛如无根的浮萍,漂荡在文化的死海!

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院士说,中华的城市文化和她的历史一样长远和悠长,我们可以从城市与生活、人文、建筑、工程、技术、桥梁、航运等等的联系中探索其中核心的精神。城市的内在生活丰富多彩,而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正共同融合在它所构成的物质环境中延绵百世。

更多的有识之士在警示人们:城市的产业会漂移、人才会流动、汽车会走路、钢铁会

,失去产业和人才支撑的城市甚至会破产,而惟有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并加以弘扬发展的城市才会有生机,才能屹立于城市之林!

无疑,文化是现代城市的黄钟大吕。

景德镇有幸,我们有千年延绵的陶瓷文化!

2014年4月28日清晨,景德镇陶溪川。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绍文又在自己的微信发布陶溪川的第一缕阳光图片,释放着他的好心情。

日升月落,春夏秋冬,朋友们已经习惯了许绍文天气预报式的信息,而陶溪川也在他的微信和朋友们的“点赞”中一天天长大。

2009年,全市国有陶瓷企业改制成功实施后,昔日陶瓷企业的厂房、土地、设备等生产要素如何整合利用?是简单地做房地产开发?还是继续靠收取租赁金度日?

2011年,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成立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城区老工厂、工业遗存的保护利用为核心,在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进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发展上开始进行尝试与创新。

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是一个集现代服务业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重点项目,定位为世界艺术创意交流平台、国家文化复兴先锋示范区、江西特色旅游核心目的地和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典范。

在丰富的陶瓷资源基础上,60亿元的投资将催生出一个300亿元规模的特色文化产业带!

这一项目沿“一轴四片六厂”的陶瓷文脉展开历史长卷——

“一轴”——以朝阳路至珠山路东西方向延伸为历史轴线;

“四片”——“陶溪川”中央休闲区、“学生村”创业孵化平台、“窑作群”文化旅游基地、“红店街”艺术总部基地;

“六厂”——为民瓷厂、宇宙瓷厂、雕塑瓷厂、建国瓷厂、景陶瓷厂、艺术瓷厂。

2014年4月24日下午,笔者在原宇宙瓷厂施工现场看到,偌大的工地上,施工人员正在雨中紧张地忙碌着。昔日一座座老厂房依旧保持了原有造型,但屋顶、外墙立面、室内空间大都已经设计和修缮一新。

许绍文介绍说,整个施工区工程力争在2014年10月份开园,目前已有涵盖陶瓷、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的300多位艺术家登记入驻,吸引了荷兰、比利时、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外商和文化创意机构前来洽谈。

关注这里的又何止许绍文!众多原瓷厂的职工们都在关心着项目的进展,并为项目推进尽着自己的力量。

原宇宙瓷厂的老职工江爱华、况开旗、但丁告诉笔者:陶溪川这个项目确实站得高、看得远,老“宇宙”可以就此华丽转身,职工们都很支持!

年轻的建设者更是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余慧,一个90后的大学毕业生,2012年2月她牵手陶邑公司后,从工程部到设计部,每天从上午8点总要忙到天黑,有时还要加班到凌晨,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她对自己一年多来的工作状态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习惯了”。

2012年从中国地质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贵州小伙子向勇,看中陶邑公司的发展前景,毅然放弃在成都的高薪,来到公司核心开发区的工地,当上了一名施工员。虽然现在每天工作时间翻倍,月工资收入却不如从前,但向勇却不后悔。他说:“自己在这里能够全程参与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这种用钱都换不来的实践经验是选择来景德镇的最大回报。”

笔者来到1949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建国(人民、新华)管理处主任邵铭亮告诉笔者,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厂里用20亩土地引进了外地投资商,在这里打造了建国创意园。两条隧道窑,一条得以保留,另一条81米长的窑体厂房则设计成高品位的艺术家工作室,吸引了各地艺术家来这里入驻创作。园区内现有70多户陶瓷创意实体,高校师生、本地及外来陶艺家比例各占三分之一,每周这里还举办两期创意集市。

今年42岁的程建平是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也是个景德镇土生土长的陶瓷艺术家。他有自己的创作室,也有作品营销窗口。不过,他还是选择在这里要了一间60平方米的工作室。

“陶瓷创作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是相对安静的创作环境,而且也要有一种便于交流的外部环境。”程建平这样解释他选择这里的想法。

张祥巨是一名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业人士,还是一名特级国际商业设计师。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在瓷板上鼓捣几次的油画创作效果让他惊叹不已,从此不可自拔。在短短两年里,他就一举获得了深圳文博会的银奖。

笔者问张祥巨为何如此热衷景德镇陶瓷,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就是喜欢这里!油画技艺与陶瓷、高温烧制工艺的完美结合,给我的感觉特别好!”

园区建设者向笔者这样描绘着蓝图——

它是一个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推行陶瓷创作“一站式”服务,签约一批国内外知名陶艺家入驻,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作交流平台;

它是工业旅游核心区,通过修缮原有的厂房、窑炉旧址,完整展示和再现手工制瓷工艺,并增设陶瓷创作体验区、文化气息浓郁的酒店、餐馆等配套设施,将建国创意园打造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先行者;

它还是遗址保护示范区,重点加强工业遗址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逐步探索和创新在遗址得到较好保护的基础上,实现不可复制资源再利用的方式

每周六、周日,雕塑瓷厂内,这样的场景周而复始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近百家用临时篷布搭建的创意陶瓷摊点首尾相连,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创意陶瓷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来客;

创意集市摊位区之外,在整个厂区沿主干道两旁,不同招牌的作坊店门前同样宾客盈门;

即便是在南北两个厂大门口依然热闹非凡,各种大小摊点、门店、旅游大巴热闹非凡。

市雕塑瓷厂党委书记何以钢告诉笔者,厂区160亩土地没有转让1平方米改作它用,每天在这里忙碌的员工多达3000多人,三分之一都是改制前的企业职工。以陶瓷饰品为主的创意陶瓷产销更是红红火火,产值逐年攀升,2013年创下75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从单一生产传统雕塑瓷,改为以创意陶瓷为主的陶瓷饰品,这种符合现代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的理念,是我们厂转型发展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退休干部、曾任市雕塑瓷厂工会主席的雷茶根如是说。

乐天陶社带领着近百家创意设计、创作团队在这里充当主角,尽情演绎创新、创意、创造的风采!

乐天陶社创意集市从8年前最早的17个人摆6个摊位,全天只卖1000多元,发展到如今每次都有300多户报名参加,每次只允许不到百户入市交易。如今,乐天陶社创意集市已经成为创意品牌,不仅市内陶瓷从业者和爱好者趋之若鹜,而且,省内外游客也是蜂拥而至,甚至国外和境外的陶艺家、陶瓷爱好者也不远万里慕名前来!

“里弄中的创意工场”——红店街位于市单栅门一号,毗邻莲社北路,在市艺术瓷厂原厂房基础上改扩建而来。在明清风格的青砖灰瓦“窑派建筑”中,聚集的是景德镇粉彩陶瓷艺术的从业者。

没有坯房里扑面而来的灰尘,也没有窑房里传送的阵阵灼热,红店街里的每一处粉彩工作室、店面都具有观赏性。路过此地的行人、专程前来观光的游客,对这种心灵手巧的技艺表演、多姿多彩的画面和造型各异的作品颇为认可。

郭沫若曾言:“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叶建新认为——

中国唯一能在世界上立得住的“世界的名片”就是中国的陶瓷。

景德镇作为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的中心,如何用现代传播理念和手段打造这座传统的制瓷古镇,形成新的文化渗透力与影响力,是我们今后要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景德镇)活动

主会场: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

景德镇御窑遗址官窑出土文物珍品展;

国家水下文物考古船、江西革命文物保护成果、景德镇第一次国家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和“历史与记忆”景德镇文化遗产优秀摄影作品展览;

御窑厂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古陶瓷鉴赏及修复技艺演示。

分会场:古窑民俗博览区

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闭幕式;

清代镇窑点火复烧和明代葫芦窑开窑仪式;

古窑作坊国家级及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技艺展演。

为营造活动氛围,文化遗产日前后还举行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中国陶瓷艺术品数据库上线仪式、景德镇大遗址保护片区规划研讨及评审会、御窑厂遗址周边明清窑作坊群保护现场展示、“本土与景漂”当代陶瓷艺术精品展、珠山八友作品展及督陶官唐英作品展……

(2014年6月13日14、15版)

作者:吴巨龙 魏望来 陈少林 转自:中国文物信息网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