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来自网络
袁守侗墓 [焦桥镇东平庄·清代.县文物保护单位] 袁守侗,字执中,号愚公,谥清悫。河北枣强人。清乾隆举人,由内阁中书累官直隶总督,卒赠户、刑部尚书。其墓封土早年平毁,面积、结构不详。现仅存清乾隆九年(1744)神道碑一通。碑螭首,龟趺。通高3.10米,宽0.86米,厚0.31米。额题“户刑部尚书袁公神道碑”,隶刻。碑文楷书记述了袁守侗生半事迹及赐葬情况。
摘自《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2007年12月版
袁守侗神道碑 在焦桥乡东北村东北。碑高3.l米,宽0.86米,厚0.3l米,清乾隆甲子年立。碑文主要记载袁守侗官高爵显及赐葬谥号。 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护文物。
摘自《邹平县文化志》1991年版
东平村,距焦桥乡驻地1.5公历,清立村。
摘自《邹平县志》1992年10月版
袁守侗神道碑 位于焦桥乡东平村东北,碑高3.1米,宽0.86米,厚0.31米。清乾隆甲子年立。碑文记载清户部、刑部尚书袁守侗官讳爵位及赐葬谥号。1984年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邹平县志》1992年10月版
袁守侗神道碑位于焦桥镇东平村东北200米处,碑高3.1米,厚310厘米,宽85厘米。清乾隆甲子年立,碑首浮雕二龙戏珠图案,在正面碑首下部刻有“诰命”二字;碑身仅正面刻有碑文,碑文记载清户部、刑部尚书袁守侗官讳爵位及赐葬谥号;碑座四周图案保存完整。1984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摘自《滨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汇编》2010年5月版
袁守侗,字执冲,号愚谷。是袁紫兰四子承绂之长子。出生于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二十三日。守侗自幼聪颖,秉承家教,苦读四书五经。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乡试,以五经夺魁再试礼部,不第。使援例捐纳入贡,授予内阁中书。与阁内的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等诗词名流结为文社,虽政务繁忙,始终笃学不辍,使其诗词造诣更深。后来,受傅忠勇知遇之恩,被提拔入军机处,迁任侍读,又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袁守侗秉公办事,不避嫌怨,谢绝一切请托,对一些不正之风予以揭发,其政绩考察被定为一等。于是,又调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当时,两浙盐务混乱,驿道不规,不少官吏中饱私囊。袁守侗到任后,整顿驿传,裁减盐务陋规堵塞一切漏洞,即使过去按规定应得的款项,也必须按新法封存充公,不得私入腰包。
由于袁守侗政绩显著,又升任广西按察使。因其祖父紫兰、伯父承功都曾任过柳州知府,且颇有政声,守侗更加严以自励,扬其家风。他撰一联悬于厅上,联日:“三世莅岩疆,看闾阎食德饮和,半是当年赤子;一麾来禁闼,偕寮采明刑弼教,全凭此日丹心。”任职期间,鞠躬尽瘁,平反冤案,当地百姓皆呼其为“袁青天”。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其父承绂去世,守侗告官回家守孝。
三年期满除服,乾隆爱其才,将其留京,授以三品京堂参议军机,又补授太仆寺卿兼吏部文选司事。不久,又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这段时间,袁守侗由于接连升任政务繁忙。他曾赴云南查审钱度贪污案,未归,又调任刑部。此案了结后,回京,又在军机处行走,并充任方略馆总裁兼署礼部右侍郎。时逢大学士将军阿××出征金川,因日尔拉山揪底一带新开辟了一条运粮之道,与前督运粮草官所奉情况不符,守侗使奉旨前往揪底,到军营实地了解,查出了打箭垆同知刘组侵占军需一案。刚复命,又奉旨兼管顺天府事,即赴云南、贵州查办要案,代理贵州巡抚之职。再赴四川参与会审粮漕站员亏空银米及参赞大臣滥领冒领赏项、克扣军需的案件。他秉公执法,清正办案,遂又升任户部尚书,恩赐紫禁城骑马,后又调补刑部尚书。此时,袁守侗成为朝廷中能独挡几面的重臣,国家有急难之事,乾隆帝必令其前往。古时,黄河为一害河,水患屡犯河南,水灾严重。守侗奉旨和大学士高文端奉命负责治理黄河及赈灾事宜。抵河南后,见百姓遭灾严重,心忧如焚,他们精心筹划、施工,亲登河堤督工,致使决口堵筑,水归故道。又开
仓赈济,救民于水火,人皆感其恩。遂被授予河东河道总督。
半年后,又调直隶总督,赏顶戴花翎,黄马褂,诰授光禄大夫。乾隆帝褒奖他政绩卓著,赐诗日:“责重器资特简诸”。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守侗母去世。皇帝知其为忠孝之臣,劝其节哀。临行,帝日:“汝夙孝,但不可毁,而致遇,善守礼而养身,为国良臣,即孝也。”然而,守侗扶柩归故里,果然因哀伤身致病患。当时,河南河务正紧,皇帝特下旨令守侗继任直隶总督,再督勘伊家河工及疏泄济宁以下积水。守侗刚将丧事料理完毕,即带病就职。乾隆帝深感其忠,亲迎至卢沟桥,情感由衷地说:“看汝面容尚属气弱,汝当回署调养,汝若累倒,叫朕何处寻一好总督代汝乎。”守侗更感圣恩,带病赴河督工,工毕方归。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袁守侗病情加剧,乃自请解任。乾隆派近臣代其前往探视,不起,卒于当年农历五月十六日,享年6l岁。守侗去世后,皇帝非常哀痛,满朝文武合作悲惜,皆日:“良臣之未竟其用也。”遂赐太子太保,谥:“清悫”,诏入祀贤良祠,于国史立传,遂命在其家乡建“清悫公祠”,以王公之礼葬之,以彰其功德。
摘自《邹平文史集粹》2007年10月版
袁守侗,为袁紫兰三子承绂之长子,幼而聪颖,器宇不凡,秉承家教,苦心用学。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乡试,以五经夺魁。再试礼部,结果不第。便循例捐纳入贡,授予内阁中书。与阁内的学士卢召弓、尚书纪晓岚、编修张松坪、詹事钱辛楣等人结为文社。不久被提拔人军机处,迁任侍读,后改任吏部文选司郎中,政绩考查被选为一等,遂转任江西道监察御史,除两浙盐驿道,升任广西按察使。又补授太仆寺卿兼吏部文选司事,旋即又晋升为吏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后又调补刑部尚书。不久又被授予河东河道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并赏顶带花翎、黄马褂,诰授光禄大夫。死后赠太子太保,诏入祀贤良祠,并于国史立传。
著有《双桐轩诗稿》行于世。摘自《邹平区域文化通览》2011年12月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