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饭粒积累

撰写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方式

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教育科研论文(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一样) 中参考文献的著录,现行的著录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1988年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二是1999年试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常见文后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具体示例如下:  ★ Books(专著)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Eg: [1]刘国均, 王连成. 国书管史研究[M]. 北京: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吉林敦化永胜金代一号建筑基址

永胜遗址位于吉林省敦化市江南镇永胜村北约1公里的牡丹江东岸台地上,海拔高度约600米。地势平坦开阔,牡丹江由南向北从遗址西面流过。
该遗址发现于1974年,之后进行了多次的地面调查。该遗址范围较大,南北1000米、东西700余米。遗址内史料记载有五座大型建筑基址(但因水田建设等多已不存),地面有大量砖瓦残件遗留。一号基址位于遗址中部,坐落于一处高于地表的土台上。东西长30、南北宽20米,周围有残破的板瓦、筒瓦、瓦

陶寺朱书文字扁壶

朱书文字扁壶出土于陶寺遗址。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境内,是一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陶寺遗址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左右。1978年开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临汾地区文化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多次对其展开联合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发现了居址、墓葬、城址等遗迹,以及大量的文化遗物,目前对于陶寺文化的分期主要分为早、中、晚三期。
朱书文字扁壶出土于陶寺遗址灰坑H340

鲜簋

> 鲜簋,西周时期青铜器。该器最早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巴纳(Noel Barnard)和张光裕先生收录于《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一书,编号第156。后经李学勤先生刊释后引起学者注意。

簋高14厘米,无盖,双耳,卷唇。腹饰两两相背的顾首连体龙纹,头前各有一倒立的吐舌卷尾龙纹,中央有扉棱和突起

汉代玺印

汉代官私印章存世数量较大。西汉早期,官印与秦代有相似之处,很多仍存田字格。大约在惠帝后逐渐定型,呈现出素面无格,无边框,仅用篆书阴刻,字体匀称方正的特征。形制以正方形为主,边长在2~3厘米之间,即所谓“方寸之印”。汉代也发现相当数量的“半通印”,大小为正方形的一半。以印文看,半通印除地方低级吏员的职名之外,多为官府机构名称,如“器府”、“马府”、“仓印”、“库印”、“少内”、“保虎圈”等。
文献中曾记载汉代将官印

邯郸大北城

邯郸大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的西半部和西南部。原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大北城为郭城,其西南的三座品字形小城为宫城。史料记载,宫城在秦汉之际被毁,秦汉时期的遗址在大北城内。
1970~1972年,对大北城进行了钻探,城墙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最长4880米,东西最宽3240米。四面城墙分别为:东4800米,西5604米、南3090米、北1820米,周长15314米,面积1382.9万平方米。城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而且高差较大。西北部分地上

河南安阳市孝民屯商代环状沟

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为配合安阳钢铁集团120吨转炉建设工程,对孝民屯遗址展开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属于商代的环状沟就是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之一。
环状沟编号03AXSG1,位于发掘区南区西北,由北、东、南、西四条沟组成,平面形状为方形环状,跨T0504等15个探方。

殷墟戚家庄东269号墓

>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于1981年发掘。

M269位于安钢第四生活区西北角,距西围墙16米,距北围墙40米。该墓和此前探明的五座墓相距很近。M270位于其南侧偏东7米处。M267、M268南北相连,位于其西北12米处。M265、M266两墓东西相邻,位于其北偏西20米处。六座墓均南北向,它们可能属于同一家族的墓葬,规模以M269最大。

Read More

清华简

>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接受海外校友捐赠的一批战国竹简,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估计原有整简约在1700枚至1800枚左右),被学术界称为“清华简”。


这批竹简在入藏清华大学前由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进行了鉴定工作,2008年10月14日,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11位学者出席“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组成专家鉴定组,确定简的年代为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