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之巨擘”陈仲子 先秦的全国文化中心,春秋时代在,战国时代在临淄。临淄的稷下学宫聚集着天下名士,成为百家争鸣 […]
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教育科研论文(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一样) 中参考文献的著录,现行的著录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1988年实施的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二是1999年试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常见文后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具体示例如下: ★ Books(专著)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Eg: [1]刘国均, 王连成. 国书管史研究[M]. 北京: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
> 鲜簋,西周时期青铜器。该器最早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巴纳(Noel Barnard)和张光裕先生收录于《中日欧美澳纽所见所拓所摹金文汇编》一书,编号第156。后经李学勤先生刊释后引起学者注意。
簋高14厘米,无盖,双耳,卷唇。腹饰两两相背的顾首连体龙纹,头前各有一倒立的吐舌卷尾龙纹,中央有扉棱和突起
>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队于1981年发掘。
M269位于安钢第四生活区西北角,距西围墙16米,距北围墙40米。该墓和此前探明的五座墓相距很近。M270位于其南侧偏东7米处。M267、M268南北相连,位于其西北12米处。M265、M266两墓东西相邻,位于其北偏西20米处。六座墓均南北向,它们可能属于同一家族的墓葬,规模以M269最大。
>
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接受海外校友捐赠的一批战国竹简,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估计原有整简约在1700枚至1800枚左右),被学术界称为“清华简”。
这批竹简在入藏清华大学前由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进行了鉴定工作,2008年10月14日,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11位学者出席“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组成专家鉴定组,确定简的年代为战国